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和樂無諍

目前分類:衛教園地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安寧緩和療護】


 



認識安寧 | 團隊簡介 | 服務流程 | IC卡註記 | 症狀控制 | 常見問題


 




















































































































































































































































































































































































































































































































認識安寧:甚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一、 安寧療護是…
   




由一群專業醫療團隊,依人性化、完整性的緩解醫療,給予身、心、靈的照顧,協助末期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以提升生活的生命品質,並達善終,讓生死兩無憾。
     
  二、 服務理念
    秉持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之「五全」照顧理念,依其個別、獨特性,給予適切照顧。
     
  三、 服務內容
    1.身體不適症狀之控制
    2.病人或家屬有心理、社會、靈性需求
    3.住、出院持續性的醫療照顧
    4.悲傷關懷與陪伴
     
  四、
    1.安寧居家療護
    2.安寧共同照護
     
團隊簡介:專業成員有哪些?
  安寧療護小組是由一群跨領域、跨科部的專業人員所組成,主要成員有:
  (一) 專科醫師: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家醫科)
  (二) 護理師:安寧居家護理師、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社區護理)
  (三) 社工師(社工室)
  (四) 藝術治療暨諮商心理師(家醫科)
  (五) 靈性關懷師(宗教師)
  (六) 安寧志工
     
  安寧團隊每個月都會定期召開會議,對於個案的照顧方向和困難問題進行溝通。
     
服務流程:如何得到安寧照護?
  自2009年9月1日起,健保局將「住院安寧療護(安寧病房)」及「安寧居家療護」正式納入健保常態性支付,並擴大給付範圍,新增8類經醫師專業診斷符合安寧照護條件的重症末期病患。然而,因為安寧病房的床數明顯不足,為了讓有需求,卻因為主客觀因素未能轉入安寧照顧體系的病人也能接受安寧照顧,另有由國民健康局編列預算辦理非安寧病房之「安寧共同照護」服務;此服務目前歸屬於「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補助計畫」之下,並非健保所涵蓋。
     
  受限於硬體空間,本院目前並沒有設置安寧病房,需等待新建大樓落成後,才能設立。目前本院提供的安寧服務內容有:
     
 





安寧居家療護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五部、第三章)
  一、 收案條件:
   













1. 病患或家屬同意接受安寧療護,並簽署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同意書 (必要條件)。
2. 末期病患,包括:癌症末期/末期運動神經元病患/八大類非癌症末期疾病。
3. 經醫師診斷或轉介之末期狀態病患,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但仍需安寧居家療護者(例如難以照顧的傷口、管路、疼痛、呼吸或吞嚥困難…等)。
4. 病人之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狀況需符合ECOG scale2級以上。
  二、 服務流程:
   










1. 請掛家醫科-安寧緩和醫療門診,經專責醫師評估後,向健保局申請收案。
2. 收案後,安寧居家護理師會與您聯絡,安排訪視時間及所需相關文件。
3. 若病患目前仍在本院住院,請告知您的主治醫師,請他們安排安寧共照服務,以及後續安寧居家照護即可。
  三、 收費方式:
   







1. 從醫院到病患家中,來回所需計程車費,依實際費用由病家支付。
2. 符合健保局規定持有重大傷病卡者,免收部分負擔。
  四、
     
 






安寧共同照護  
(依據國民健康局「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補助計畫」)
  一、 收案條件與服務流程:
    本院住院病人,有符合服務內容需求者,由原主治醫師照會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或由主護護士聯繫安寧共照護理師,評估後接受安寧共同照護服務。
  二、 服務內容
   

























1. 協助症狀控制:
  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便秘、吞嚥困難、腫瘤傷口、腹水、水腫…等
2. 心理社會問題:病人&家屬:
  憂鬱、焦慮、經濟問題、心理調適
3. 靈性宗教需求:病人&家屬:
  無生命意義與價值、靈性不平安、宗教儀式進行
4. 協助病情告知:診斷、病情與預後
5. 助治療照護模式決策:討論治療效益、DNR簽署、照顧場所、後事準備
     
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可以加註在健保IC卡上,您知道嗎?
 




當病情嚴重、無法治癒的末期患者,面臨病況惡化、是否插管急救,CPR與否的關鍵時刻,家人常常難以決定。事實上,電擊、插管、心臟按摩等急救措施,原本是用於溺水、心律不整等突發狀況的救治。
  對於末期癌症或多重器官衰竭的患者,這些急救措施並不能改變疾病持續惡化的事實,而只是增加病患最後一段日子的痛苦。生死大事,或許難以開口討論,但現在,您可以透過健保IC卡的註記,表達您真實的想法,作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 什麼是安寧緩和條例 ?
    為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我國於2000年立法通過「安寧緩和條例」,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安寧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二、 您可以預先表達「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您知道嗎?
    安寧緩和條例明定:
    1.末期病人得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
    2.二十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預立意願書
    在健保IC卡上註記「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可以提醒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尊重您的心願,避免痛苦而不必要的急救措施;但提醒您,書面簽署之意願書正本仍應妥善保存並隨身攜帶。
     
  三、 我該如何做呢?
    將已填妥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正本,並註明願意加註於健保IC卡上,寄至「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彙整資料後送至行政院衛生署轉中央健保局完成加註事宜。
     
  四、 如何查詢手續已完成呢?
    作業時間約一個月後,攜帶個人健保IC卡到各健保合約醫療院所或健保局,作更新、查詢、確認。
     
  五、 可向哪些單位洽詢、索取意願書呢?
   
   
    可詢問「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http://www.tho.org.tw/xms/;電話02-28081585。
     
症狀控制:癌症病患常見的臨床問題
疼痛 | 止痛藥的使用 | 噁心嘔吐 | 進食問題 | 呼吸困難 | 水腫
     
  一、 疼痛
    處理原則:
   






















1. 按時按量給予醫師囑咐的止痛藥:千萬不要等到痛才服用止痛藥,因口服止痛藥吃下後,腸胃道需要40~50分鐘,才能完全吸收作用。
2. 經醫師、護理師的指示下運動、按摩、冷熱敷,尤其癌末病人常有骨轉移,易發生骨折,走路、洗澡及運動須特別小心。
3. 家人的陪伴:會紓緩病人的情緒增加安全感。
4. 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調整舒適又不痛的姿勢,維持柔和的燈光及安靜的環境。
5. 給予放鬆、喜愛的音樂或遊戲休閒活動。
6. 指導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帶領觀察呼吸、祈禱或唸佛,引導病人產生正面、積極的想法。
7. 給予抒發和傾訴的機會:有助於減低不安及焦慮,舒緩心理壓力所致痛楚。
     
  二、 止痛藥使用期間注意事項
   


































1. 按時服藥,即使沒有感覺疼痛仍須服用,才能有好的疼痛控制。
2. 不可自行調整服用藥物劑量、種類和間隔時間,以醫護人員指導為主,若有任何服用問題請通知醫護人員。
3. 不可與牛奶、茶葉水等一起服用,以免影響藥物效果。
4. 一般藥物在使用後20-30分鐘即會出現藥效,故服用藥物時可在時間點提前或延後30分鐘內完成皆可。
5. 須特別注意:當有以下情形出現時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6. 無法叫醒或搖醒病人時。
7. 呼吸次數變少且變慢,少於6次/分。
8. 止痛藥使用期間,部分病患會有一些副作用,其發生情況依個人體質有所不同,如輕微的噁心、嘔吐、盜汗、脈搏加快、頭暈等,這些情況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改善,但若上述情況加劇,請告知醫護人員評估處理。
9. 若有上述頭暈、脈搏加快現象時,請暫勿下床活動,以免跌倒。
10. 麻醉性的止痛藥容易引起便秘之副作用,為預防其發生。請您於用藥期間,多喝開水與進食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等。
11. 必要時,遵循醫囑藥物使用,以改善副作用產生的不適症狀。
     
  三、 噁心、嘔吐:
  心理方面:
   










1. 多陪伴、安慰病人。
2. 協助口腔清潔、舒適;或以輕音樂幫助病人放鬆,以減低不安。
3. 常作深呼吸及適度運動,有助病人將注意力轉移他處。
     
  食物方面:
   




























1. 少量多餐,兩餐之間給予點心。
2. 避免油膩、油炸、辛辣、太甜,易產氣或刺激性之食物。
3. 吃乾性食物,如土司、蘇打餅乾,尤其可在早上起床後馬上進食。
4. 通常嘔吐在每日某一時刻常發生,則避免在該段時間內進食。
5. 採少量多餐,勿太多,並在餐後一至二個小時才開始飲水或進食其他飲品。
6. 在進食前及後休息。
7. 在進食時或後,儘量避免平躺。
8. 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嘔吐。
9. 避免接觸到會令你噁心的氣味,如:油煙味、香煙味等。
     
  四、 食慾不振及吞嚥困難:
   




「吃不下」對病人及家屬是不能接受的事。病人因虛弱無力,腫瘤阻塞(壓迫腸胃道)或壓迫神經(食道吞嚥肌肉失調),腫瘤本身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末期時,造成腸胃道消化功能變差,口腔、舌頭、食道吞嚥之肌肉功能退化引起。
    處理方法:
   
















1. 食物的選擇-試新的食物、口味偏重或病人喜愛之食物。
2. 少量多餐。
3. 可進食黏稠食物如:稠稀飯等。
4. 製作軟質入口即化、亦吞食之食物如蒸蛋、布丁、果凍、牛奶、安素冰塊等。
5. 進食高熱量食物,以增加體力~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蛋塔。
     
  五、呼吸困難
    處理:
   






















1. 採半坐臥姿,需要時可採半坐臥姿趴在床上桌休息。
2. 保持室內空氣流暢,並可使用小電風扇輔助。
3. 若有痰無法咳出,則每2小時須給予翻身,一天四次叩背排痰,姿位引流,促痰液排出,視情況給予抽痰。
4. 若有氧氣,視需要使用。
5. 經由醫師處方給予藥物協助。
6. 陪伴、支持與鼓勵病人是很重要,讓其放鬆、轉移注意力,以減輕焦慮不安。
7. 當病人處於驚慌性窒息時:
   

























  (1) 陪伴及輕柔的解釋非常重要。
  (2) 首先穩定自己及病人的情緒,不要讓害怕的情緒加重喘的症狀。
  (3) 評估病人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通常疼痛也會引起呼吸加快而更喘。
  (4) 檢查病人是否有痰卡在喉嚨,並給予拍痰、化痰、抽痰等方式以去除痰液。
  (5) 用枕頭墊高頭部或坐起,讓病人頭部抬高40~90度,或採舒服的坐姿或半坐臥式。
  (6) 鼓勵作「噘嘴式深呼吸」-指導用鼻吸氣,然後嘴型似吹氣球分兩次把氣吐出。可以跟病人一起作深呼吸:「來,吸,再吸,好,很好,現在慢慢吐氣,記得像吹氣球般噘嘴吐氣,再吐,很好,我們再重來一次。」
   




8. 平常生活注意要點:
   









  (1) 盡量處於空氣清新、乾爽及流通的生活環境。
  (2) 增加肺功能:每天三次,每次10~15下,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的動作。鼓勵坐起或下床活動,每天至少1~2次,從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或減少,時間依病人體力及病情變化而定。
     
  六、水腫
    水腫原因:
   













1. 微血管壓力增加:靜脈阻塞,心衰竭。
2. 血漿白蛋白減少:燙傷、腎病變、營養不良、肝病變。
3. 淋巴管道阻塞:絲蟲病、癌症及治療副作用。
4. 微血管滲透性增加:過敏反應、灼傷、細菌毒素。
    症狀:
   







1. 全身肢體或部分肢體持續的腫脹。
2. 早期的水腫可由外在壓力造成凹陷。
    皮膚護理:
   




























1. 用中性之清潔劑。
2. 以柔軟的乾布擦拭並確定指縫間及皺摺處都擦乾。
3. 使用乳液促皮膚濕潤、柔軟。
4. 避免曬傷。
5. 必要時使用防蟲藥以預防昆蟲叮咬。
6. 在園藝工作時,戴保護性手套。
7. 小心修剪指(趾)甲。
8. 勿在水腫的肢體上量血壓、抽血、打針或給予靜脈及皮下輸液。
9. 皮膚出現破損、滲液時,用生理時鹽水擦拭,並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照護方法:
   























1. 患肢肢體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可減輕水腫。
2. 按摩:
  由遠端往近端的方向以環形按摩移動的方向進行。
  一個部位重覆按摩5-7次。
  施壓的時間要比放鬆的時間來的長。
  皮膚發紅、破皮勿按摩。
     
常見問題
  Q:醫師說要用「麻醉性止痛藥物」,那是甚麼?聽說那是鴉片、嗎啡,是真的嗎?
  A:  
  一、 什麼是麻醉性止痛藥物?
    麻醉性止痛藥指含有鴉片成分的止痛藥物,用來阻斷疼痛的傳達,以減輕對疼痛的感覺。根據衛生署(1993)公佈麻醉性藥品對於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療具有重要的效果後,癌痛病人使用麻醉性藥物的觀念才被更多的人接受。
  二、 為什麼要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呢?
    病人的疼痛(中度或重度以上)使用一般性的止痛藥物無法有效控制或減輕時,即使藥量增加效果亦不佳,反增副作用的產生,就需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所以此時選擇以麻醉性止痛藥物做疼痛治療,是有效減輕患者所承受的病痛。
  三、 使用麻醉性藥物止痛是否代表疾病已經很嚴重?
    疾病及疼痛有很多分類,尤其是癌症的疼痛更是複雜,想要做好疼痛控制,只有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效果。而且不同的疼痛要用不同的藥物控制。所以不是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就代表疾病已經很嚴重。
  四、 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會成癮?
    是大部分民眾心中都有的疑問,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後是否會成癮?答案是否定的。因至目前為止,沒有報告顯示,治療癌症疼痛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有成癮的可能性。事實上,只要處方得當,成癮比例低於萬分之一,不論是口服或注射,是有研究報告證實。
  五、 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有哪些副作用?該怎麼處理?
    不管服用哪些藥物,多少會有副作用的發生,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的副作用都是可以被解決,且依個人體質不同,不是每一人都會出現。
     
  Q:我的家人是癌症末期,最近他都吃不下,辛辛苦苦煮好的他一口都不吃,為什麼會這樣?需不需要給他打點滴?
  A:  
  1. 常常辛苦烹煮的食物,病人只吃1~2口,是常有的事,主因腫瘤會分泌一些物質影響大腦的食慾控制,讓病人厭食、噁心,以及其他病情因素導致口腔唾液分泌物減少、舌頭舌苔增厚及味覺改變而不喜歡吃東西。體諒病人的食慾不振,對辛苦張羅的家屬是很重要的,如果因為進食的問題鬧得不愉快,反而讓原本的心意打了折扣。
  2. 食慾不振是病情變化之一,進食多寡影響生命期長短所佔的比重不大。長期臥床的病人所需熱量,比一般正常活動者需求少,故病人覺得餓時再給予餵食,因強迫吃東西會讓原本消化功能差的腸胃道,更無法消化,食物堆積在胃中,造成腹脹、嘔吐。
  3. 至於打點滴與否,需專業醫護人員評估。若因腫瘤壓迫腸道導致嘔吐大量消化液,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時,則考慮給予點滴;若病人已經有水腫、腹水過多、腎功能減退、無尿等現象,額外的水分反而會讓病人更加脹痛不適。
  4. 若是病人已經失去意識、即將進入生命終點,更加不建議打點滴或鼻胃管灌食來補充營養,因此現象產生的同時,心肺功能也漸漸衰退,給予多餘的水分,反增病人心肺負擔;同時腸胃也無法消化,勉強灌食反而造成脹氣、嘔吐。此時用棉棒沾水,給予口唇保持濕潤,就是對病人最舒適且貼心的處理。











































































































































































































































































































































































































































































認識安寧:甚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一、 安寧療護是…
   




由一群專業醫療團隊,依人性化、完整性的緩解醫療,給予身、心、靈的照顧,協助末期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適,以提升生活的生命品質,並達善終,讓生死兩無憾。
     
  二、 服務理念
    秉持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之「五全」照顧理念,依其個別、獨特性,給予適切照顧。
     
  三、 服務內容
    1.身體不適症狀之控制
    2.病人或家屬有心理、社會、靈性需求
    3.住、出院持續性的醫療照顧
    4.悲傷關懷與陪伴
     
  四、 亞東紀念醫院的安寧療護
    1.安寧居家療護
    2.安寧共同照護
     
團隊簡介:我們的專業成員有哪些?
  安寧療護小組是由一群跨領域、跨科部的專業人員所組成,主要成員有:
  (一) 專科醫師: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家醫科)
  (二) 護理師:安寧居家護理師、安寧共同照護護理師(社區護理)
  (三) 社工師(社工室)
  (四) 藝術治療暨諮商心理師(家醫科)
  (五) 靈性關懷師(宗教師)
  (六) 安寧志工
     
  安寧團隊每個月都會定期召開會議,對於個案的照顧方向和困難問題進行溝通。
     
服務流程:如何得到安寧照護?
  自2009年9月1日起,健保局將「住院安寧療護(安寧病房)」及「安寧居家療護」正式納入健保常態性支付,並擴大給付範圍,新增8類經醫師專業診斷符合安寧照護條件的重症末期病患。然而,因為安寧病房的床數明顯不足,為了讓有需求,卻因為主客觀因素未能轉入安寧照顧體系的病人也能接受安寧照顧,另有由國民健康局編列預算辦理非安寧病房之「安寧共同照護」服務;此服務目前歸屬於「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補助計畫」之下,並非健保所涵蓋。
     
  受限於硬體空間,本院目前並沒有設置安寧病房,需等待新建大樓落成後,才能設立。目前本院提供的安寧服務內容有:
     
 





安寧居家療護
(依據「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第五部、第三章)
  一、 收案條件:
   













1. 病患或家屬同意接受安寧療護,並簽署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同意書 (必要條件)。
2. 末期病患,包括:癌症末期/末期運動神經元病患/八大類非癌症末期疾病。
3. 經醫師診斷或轉介之末期狀態病患,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但仍需安寧居家療護者(例如難以照顧的傷口、管路、疼痛、呼吸或吞嚥困難…等)。
4. 病人之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狀況需符合ECOG scale2級以上。
  二、 服務流程:
   










1. 請掛家醫科-安寧緩和醫療門診,經專責醫師評估後,向健保局申請收案。
(若自他院轉來本院,請務必攜帶原治療醫院之病歷摘要及相關檢查報告)
2. 收案後,安寧居家護理師會與您聯絡,安排訪視時間及所需相關文件。
3. 若病患目前仍在本院住院,請告知您的主治醫師,請他們安排安寧共照服務,以及後續安寧居家照護即可。
  三、 收費方式:
   







1. 從醫院到病患家中,來回所需計程車費,依實際費用由病家支付。
2. 符合健保局規定持有重大傷病卡者,免收部分負擔。
  四、
     
 






安寧共同照護  
(依據國民健康局「癌症醫療品質提升補助計畫」)
  一、 收案條件與服務流程:
    本院住院病人,有符合服務內容需求者,由原主治醫師照會安寧緩和專科醫師,或由主護護士聯繫安寧共照護理師,評估後接受安寧共同照護服務。
  二、 服務內容
   

























1. 協助症狀控制:
  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便秘、吞嚥困難、腫瘤傷口、腹水、水腫…等
2. 心理社會問題:病人&家屬:
  憂鬱、焦慮、經濟問題、心理調適
3. 靈性宗教需求:病人&家屬:
  無生命意義與價值、靈性不平安、宗教儀式進行
4. 協助病情告知:診斷、病情與預後
5. 助治療照護模式決策:討論治療效益、DNR簽署、照顧場所、後事準備
     
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可以加註在健保IC卡上,您知道嗎?
 




當病情嚴重、無法治癒的末期患者,面臨病況惡化、是否插管急救,CPR與否的關鍵時刻,家人常常難以決定。事實上,電擊、插管、心臟按摩等急救措施,原本是用於溺水、心律不整等突發狀況的救治。
  對於末期癌症或多重器官衰竭的患者,這些急救措施並不能改變疾病持續惡化的事實,而只是增加病患最後一段日子的痛苦。生死大事,或許難以開口討論,但現在,您可以透過健保IC卡的註記,表達您真實的想法,作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 什麼是安寧緩和條例 ?
    為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我國於2000年立法通過「安寧緩和條例」,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安寧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二、 您可以預先表達「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您知道嗎?
    安寧緩和條例明定:
    1.末期病人得立意願書選擇安寧緩和醫療
    2.二十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得預立意願書
    在健保IC卡上註記「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可以提醒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尊重您的心願,避免痛苦而不必要的急救措施;但提醒您,書面簽署之意願書正本仍應妥善保存並隨身攜帶。
     
  三、 我該如何做呢?
    將已填妥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正本,並註明願意加註於健保IC卡上,寄至「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彙整資料後送至行政院衛生署轉中央健保局完成加註事宜。
     
  四、 如何查詢手續已完成呢?
    作業時間約一個月後,攜帶個人健保IC卡到各健保合約醫療院所或健保局,作更新、查詢、確認。
     
  五、 可向哪些單位洽詢、索取意願書呢?
   
   
    可詢問「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http://www.tho.org.tw/xms/;電話02-28081585。
     
症狀控制:癌症病患常見的臨床問題
疼痛 | 止痛藥的使用 | 噁心嘔吐 | 進食問題 | 呼吸困難 | 水腫
     
  一、 疼痛
    處理原則:
   






















1. 按時按量給予醫師囑咐的止痛藥:千萬不要等到痛才服用止痛藥,因口服止痛藥吃下後,腸胃道需要40~50分鐘,才能完全吸收作用。
2. 經醫師、護理師的指示下運動、按摩、冷熱敷,尤其癌末病人常有骨轉移,易發生骨折,走路、洗澡及運動須特別小心。
3. 家人的陪伴:會紓緩病人的情緒增加安全感。
4. 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調整舒適又不痛的姿勢,維持柔和的燈光及安靜的環境。
5. 給予放鬆、喜愛的音樂或遊戲休閒活動。
6. 指導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帶領觀察呼吸、祈禱或唸佛,引導病人產生正面、積極的想法。
7. 給予抒發和傾訴的機會:有助於減低不安及焦慮,舒緩心理壓力所致痛楚。
     
  二、 止痛藥使用期間注意事項
   


































1. 按時服藥,即使沒有感覺疼痛仍須服用,才能有好的疼痛控制。
2. 不可自行調整服用藥物劑量、種類和間隔時間,以醫護人員指導為主,若有任何服用問題請通知醫護人員。
3. 不可與牛奶、茶葉水等一起服用,以免影響藥物效果。
4. 一般藥物在使用後20-30分鐘即會出現藥效,故服用藥物時可在時間點提前或延後30分鐘內完成皆可。
5. 須特別注意:當有以下情形出現時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6. 無法叫醒或搖醒病人時。
7. 呼吸次數變少且變慢,少於6次/分。
8. 止痛藥使用期間,部分病患會有一些副作用,其發生情況依個人體質有所不同,如輕微的噁心、嘔吐、盜汗、脈搏加快、頭暈等,這些情況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改善,但若上述情況加劇,請告知醫護人員評估處理。
9. 若有上述頭暈、脈搏加快現象時,請暫勿下床活動,以免跌倒。
10. 麻醉性的止痛藥容易引起便秘之副作用,為預防其發生。請您於用藥期間,多喝開水與進食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等。
11. 必要時,遵循醫囑藥物使用,以改善副作用產生的不適症狀。
     
  三、 噁心、嘔吐:
  心理方面:
   










1. 多陪伴、安慰病人。
2. 協助口腔清潔、舒適;或以輕音樂幫助病人放鬆,以減低不安。
3. 常作深呼吸及適度運動,有助病人將注意力轉移他處。
     
  食物方面:
   




























1. 少量多餐,兩餐之間給予點心。
2. 避免油膩、油炸、辛辣、太甜,易產氣或刺激性之食物。
3. 吃乾性食物,如土司、蘇打餅乾,尤其可在早上起床後馬上進食。
4. 通常嘔吐在每日某一時刻常發生,則避免在該段時間內進食。
5. 採少量多餐,勿太多,並在餐後一至二個小時才開始飲水或進食其他飲品。
6. 在進食前及後休息。
7. 在進食時或後,儘量避免平躺。
8. 免同時攝食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嘔吐。
9. 避免接觸到會令你噁心的氣味,如:油煙味、香煙味等。
     
  四、 食慾不振及吞嚥困難:
   




「吃不下」對病人及家屬是不能接受的事。病人因虛弱無力,腫瘤阻塞(壓迫腸胃道)或壓迫神經(食道吞嚥肌肉失調),腫瘤本身釋放出的化學物質末期時,造成腸胃道消化功能變差,口腔、舌頭、食道吞嚥之肌肉功能退化引起。
    處理方法:
   
















1. 食物的選擇-試新的食物、口味偏重或病人喜愛之食物。
2. 少量多餐。
3. 可進食黏稠食物如:稠稀飯等。
4. 製作軟質入口即化、亦吞食之食物如蒸蛋、布丁、果凍、牛奶、安素冰塊等。
5. 進食高熱量食物,以增加體力~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蛋塔。
     
  五、呼吸困難
    處理:
   






















1. 採半坐臥姿,需要時可採半坐臥姿趴在床上桌休息。
2. 保持室內空氣流暢,並可使用小電風扇輔助。
3. 若有痰無法咳出,則每2小時須給予翻身,一天四次叩背排痰,姿位引流,促痰液排出,視情況給予抽痰。
4. 若有氧氣,視需要使用。
5. 經由醫師處方給予藥物協助。
6. 陪伴、支持與鼓勵病人是很重要,讓其放鬆、轉移注意力,以減輕焦慮不安。
7. 當病人處於驚慌性窒息時:
   

























  (1) 陪伴及輕柔的解釋非常重要。
  (2) 首先穩定自己及病人的情緒,不要讓害怕的情緒加重喘的症狀。
  (3) 評估病人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通常疼痛也會引起呼吸加快而更喘。
  (4) 檢查病人是否有痰卡在喉嚨,並給予拍痰、化痰、抽痰等方式以去除痰液。
  (5) 用枕頭墊高頭部或坐起,讓病人頭部抬高40~90度,或採舒服的坐姿或半坐臥式。
  (6) 鼓勵作「噘嘴式深呼吸」-指導用鼻吸氣,然後嘴型似吹氣球分兩次把氣吐出。可以跟病人一起作深呼吸:「來,吸,再吸,好,很好,現在慢慢吐氣,記得像吹氣球般噘嘴吐氣,再吐,很好,我們再重來一次。」
   




8. 平常生活注意要點:
   









  (1) 盡量處於空氣清新、乾爽及流通的生活環境。
  (2) 增加肺功能:每天三次,每次10~15下,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的動作。鼓勵坐起或下床活動,每天至少1~2次,從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或減少,時間依病人體力及病情變化而定。
     
  六、水腫
    水腫原因:
   













1. 微血管壓力增加:靜脈阻塞,心衰竭。
2. 血漿白蛋白減少:燙傷、腎病變、營養不良、肝病變。
3. 淋巴管道阻塞:絲蟲病、癌症及治療副作用。
4. 微血管滲透性增加:過敏反應、灼傷、細菌毒素。
    症狀:
   







1. 全身肢體或部分肢體持續的腫脹。
2. 早期的水腫可由外在壓力造成凹陷。
    皮膚護理:
   




























1. 用中性之清潔劑。
2. 以柔軟的乾布擦拭並確定指縫間及皺摺處都擦乾。
3. 使用乳液促皮膚濕潤、柔軟。
4. 避免曬傷。
5. 必要時使用防蟲藥以預防昆蟲叮咬。
6. 在園藝工作時,戴保護性手套。
7. 小心修剪指(趾)甲。
8. 勿在水腫的肢體上量血壓、抽血、打針或給予靜脈及皮下輸液。
9. 皮膚出現破損、滲液時,用生理時鹽水擦拭,並保持傷口清潔乾燥。
    照護方法:
   























1. 患肢肢體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可減輕水腫。
2. 按摩:
  由遠端往近端的方向以環形按摩移動的方向進行。
  一個部位重覆按摩5-7次。
  施壓的時間要比放鬆的時間來的長。
  皮膚發紅、破皮勿按摩。
     
常見問題
  Q:醫師說要用「麻醉性止痛藥物」,那是甚麼?聽說那是鴉片、嗎啡,是真的嗎?
  A:  
  一、 什麼是麻醉性止痛藥物?
    麻醉性止痛藥指含有鴉片成分的止痛藥物,用來阻斷疼痛的傳達,以減輕對疼痛的感覺。根據衛生署(1993)公佈麻醉性藥品對於癌症病人的疼痛治療具有重要的效果後,癌痛病人使用麻醉性藥物的觀念才被更多的人接受。
  二、 為什麼要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呢?
    病人的疼痛(中度或重度以上)使用一般性的止痛藥物無法有效控制或減輕時,即使藥量增加效果亦不佳,反增副作用的產生,就需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所以此時選擇以麻醉性止痛藥物做疼痛治療,是有效減輕患者所承受的病痛。
  三、 使用麻醉性藥物止痛是否代表疾病已經很嚴重?
    疾病及疼痛有很多分類,尤其是癌症的疼痛更是複雜,想要做好疼痛控制,只有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效果。而且不同的疼痛要用不同的藥物控制。所以不是使用麻醉性止痛藥物就代表疾病已經很嚴重。
  四、 http://depart.femh.org.tw/indge/l5.aspx#t1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P】持續改善工作流程的平台--標準作業程序 











 



 



SOP標準化作業幾乎人人都聽過,但真正了解SOP意涵,並懂得如何從無到有建立SOP的人少之又少,透過本期對SOP全面、完整的報導,將可讓你重新認識SOP更深層的意涵。
撰文 / 謝明彧


提到「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你會聯想到什麼?是企業為了符合國際標準組織(ISO)認證的必備文件?還是純粹就是把工作內容鉅細靡遺地拆解,然後制訂出一套明確界定或標準化的步驟及程序?




「標準化」這個字詞,常給人官僚、照章行事的刻板印象,甚至帶點「不人性化」的意味,彷彿是管理者拿著碼錶,緊盯著工作者按表操課地完成任務。這樣的想法,只是看到了標準化的表象,只把標準作業程序當成是一份控管文件、一項訓練工具,是寫完後就束之高閣的官樣文章,是把員工變成機器人的規訓手冊。


豐田生產制度(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專家傑弗瑞萊克(Jeffrey Liker)和大衛梅爾(David Meier)在《實踐豐田模式》(麥格羅希爾出版)一書寫道:「建立標準化流程和程序,是創造穩定一致績效的最重要關鍵。」換言之,當工作是可重複的時候,標準作業程序就好比是已然經過驗證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可以確保獲致穩定、不出錯的成果。
不過,標準化的最重意涵並不僅止於此。萊克和梅爾指出:「標準化作業和其他作業標準是持續改善的基線……任何作業在尚未制訂標準之前,是不可能達到真正改善的。」透過將作業程序標準化的過程,讓工作流程達到穩定,才能夠知道究竟是改善了什麼,又有哪些地方需要被改善。

 


平凡無聊,卻有驚人功效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曾說:「效率,就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效能,就是『做正確的事』。」SOP就是將工作know-how歸納整合成書面化的制式規範,讓即使不熟悉作業方法的人,也能快速進入狀況,「以正確的方式,做出正確的事」,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內,執行複雜的事務




承包全台數十家醫院以及多家科技廠商清潔服務的威合公司,一年靠著「有效的打掃」創造20億營收,其營運總裁王國隆表示:「打掃誰都會做,但要做得快又好,就必須有一套固定的方法。
所以SOP在管理上的意涵之一,就是縮短(新進)人員的學習時間、只要按部就班行事,就能避免因為不熟練或疏忽,而發生「有做等於沒做」、甚至發生意外的情形。



1970年代,美國某起空難的發生,就是在進入緊急降落程序時,因為機長沒有翻開SOP手冊逐條進行,只依照自己的記憶和經驗做反應,結果在緊迫的時間壓力下,漏掉了一項檢查,導致整起意外。這件事使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在事後規定,飛機在緊急降落時,駕駛員務必遵循操作手冊,逐項完成所有程序。


再看另一個例子,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彼得普羅諾佛斯特(Peter Pronovost),於2001年彙編一份檢核清單(check list)給密西根州多家醫院,要求加護病房中負責執行導管插入動作的醫生切實執行5個步驟:事先洗手、用抗菌液清潔患者皮膚、為病患覆蓋無菌布幔、穿戴全套無菌裝備,以及事後以無菌用品進行包紮。



這套動作簡單到根本就是基本常識,但在利用檢核表強制醫生執行18個月後,原本頻繁的導管感染病例幾乎不復見,估計為醫院省下高達17500萬美元,更挽救了大約1500條人命。
毫無學問的「照著做」,卻可能造成生死一瞬間。對應在平常工作上,更往往是一件事「做完」與「做好」的絕對分野,許多問題與意外,就起因於「看似做完,但沒做好」所引發。


 


劃分職權,減少成本浪費
對個人來說,SOP是確保事情做對的不二法門,對企業來說,SOP除了強化員工的工作成效,還有另一個助益:節省成本浪費。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2002年的著作《力用中國》中表示:「幾乎所有美國企業都已經將組織流程標準化,一方面明確劃分各部門的業務內容,也就是責任歸屬,另一方面則是增加組織彈性。但是,多數日本企業都是一人包辦所有業務,並沒有嚴格劃分工作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職權不分。」



大前強調,業務範圍及責任歸屬不明,非常容易發生職務重疊的情況。企業應該設法讓金字塔頂端的人負責開創性工作,下端的人只需負責執行,才能創造人力運用的效率。反過來說,如果一家公司從課長、科長到新進人員都在思考同一件事,或是某個重要案子沒人負責執行,不僅造成組織效率不彰,有時甚至會導致經營危機。



SOP
在規範工作流程時,就是指明了什麼樣的工作該誰來負責,也就是將人力的分配明確化,使職責的範圍得以不重疊。
此外,建立SOP,企業就能更有效地掌握業務流程,進一步從中發掘出有哪些程序或步驟,對公司是不具價值或效益的,從而考慮委外處理。因為,企業如果長期負擔龐大的成本支出,然後動輒以減薪、裁員等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最後非但無法切除企業贅肉,反倒切斷骨幹,導致危機。



「不能做到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將成為企業的致命傷,」大前研一強調,家樂福或沃爾瑪(Wal-Mart)等國際企業之所以能快速進入各國市場,就是因為建立了標準作業流程,換句話說,一套完善的SOP,才能讓任何員工都能輕易上手,發揮工作效率。


 


有效率,不等於有成效
透過SOP讓任何員工都能快速上手工作,確實可以有效減少人力的浪費,強化工作效率,這點在速食業尤其可見,也是麥當勞等國際連鎖業者快速擴張的關鍵。
然而,「有效率,不等於有效不當的標準作業程序,對企業而言反而是抵銷的力量,」量子國際資訊總經理汪俊良指出,SOP也會導致員工應變能力變差、喪失創新性等缺失,而且如果編寫的順序不對,或是沒有設立稽核點,以偵測錯誤和不斷進行微調,很容易就只會流於形式而已。




此外,SOP是規範人員該怎麼作業,但現實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卻往往難以窮盡,無法全數納入SOP中。興業家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蔡篤村表示,SOP會出現「僵化」的問題,主要是企業在制訂與執行SOP時,往往過分重視「程序有沒有做到」,而忽略了更上一層的「政策」。
SOP
的「P」字,除了代表「流程」(Procedure),其實也意味著「政策」(Policy):亦即規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並且賦予「為什麼這樣做」的理由。當明白了作業程序背後的宗旨和目的,就能在面對各種「不在SOP上的狀況」,也能做出「不脫離SOP政策」的反應。



蔡篤村說,SOP其實有兩大目的:告訴員工「Do right things」(政策)以及「Do things right」(程序),知道哪些事能做或不能做,以及對的事情又該怎麼才能做好。所以,標準作業流程不能只有程序步驟,還必須要有政策做為背後的道理,才能讓員工在處理事務上,維持規範,也能保持合理的彈性。
雖說SOP是大企業用以快速擴張的捷徑,但它的存在和企業大小並無關係,因為只要是做事,就會產生作業程序(OP,而規畫出標準化的作業程序(SOP),就能為自己建立出良好的工作習慣,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以省時省力的方式,達到最佳化的目標。

 


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0月號



 


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qHDeZeaRGAK4mhyW4QKZHQ--/article?mid=9215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人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執行


 
















































































































項次



檢視項目







01



光線明亮,方便老人可以看清屋內物品及家具、通道等位置。



02



屋內的電燈開關都有明顯特殊設計(例如:螢光貼條 …… )。



03



光線強度不會讓老人感到暈眩或看不清物品位置。



04



小地毯內有牢固的防滑襯底。



05



固定地毯邊緣。



06



地板鋪設不反光且防滑的材質。



07



走道裝設有扶手或安全繩可協助老人行動。



08



動線通道保持 8090 公分 寬。



09



家具(椅子、茶几等)足夠堅固,於行動時可提供牢靠之支撐。



10



家具(椅子、茶几等)邊緣或轉角處光滑無直角突出,不易絆倒。



11



家中老人常使用的椅子高度及柔軟度可使其容易起身及坐下,並配有扶手椅協助移動。



12



老人所需使用之設備(如輪椅、枴杖、半枴杖助行器等)都放置在固定位置方便使用。



13



以上這些設備都能被老人在所有場所安全的使用。



14



運用對比的素色(非花色、波浪或斜紋)區分門內、樓梯及高度的變化。



15



無高度與地面落差太大的門檻。



16



固定延長線與電線。



17



門距夠寬,讓老人容易進出。



18



門把採 T 形把手。



19



走道寬度維持在 150 公分 以上,並維持暢通。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居家環境安全與改善執行手冊」)
*以上的安全作為,您做到幾項?如果不足十項,表示您的居家環境出現危險警訊,需要好好改善囉!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身防老 - 面對失智


 


親愛的朋友,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 
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的日期搞錯。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都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妳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敘說時,也不會有「妳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 
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坦承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 

 
失智症的癥兆
 
不斷重複敘述同一件事情,或不斷詢問相同的問題。
經常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總是找不到;找到後  不久,又忘記放在那裡。
偷偷藏東西,卻又忘了藏在那裡,還懷疑被人偷走了。
原本熟悉的道路,現在反而會迷路。
個性、行為及情緒丕變,例如原本溫和有禮,變得暴躁易妒,或本來不抽菸、不喝酒,突然抽菸、喝酒樣樣來。
以前擅長的事務,突然一竅不通,例如原本很會煮菜,現在卻煮得很難吃。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經常弄錯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人事物關連性。
缺乏抽象思考力,例如忘了筆可以寫字,鑰匙可以用來開門。
記憶力減退,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居和工作。
言語表達出現問題,難以溝通。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及苗栗縣衛生局提  供,記者李信宏整


2010/10/17 聯合報】


此篇文章所稱的第一人稱「我」


 


非劉秀枝醫師本人,恐遭誤解



特此告知。


 


謝謝!


 



 


劉秀枝文「只想告訴你:我失智了」


劉秀枝國立陽明大學兼 教授、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2010/09/08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海嘯來襲 照護資源缺乏


·         2012-03-01


·         中國時報


·         邱俐穎/台北報導



     隨高齡化社會來到,台灣失智海嘯也將襲來!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國內目前約有十五萬失智人口,到民國一四五年,全台失智人口劇增至六十二萬人,衍生的醫療照護及社會成本相當可觀。但國內欠缺跨部會整合的老人政策,失智症醫療幾乎只落到後端的長期照護上。


     官方統計,台灣二一七年老年人口將超過十四%,成為「高齡社會」,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五個人就有一位老人。台灣老化速度快,失智症盛行率也將倍增,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增五歲,罹患失智症機率就多一倍。


     但國內公共衛生政策常以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為主要思考,「失智症根本排不上邊!」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直指當前政府對失智症的不重視。


     他說,從疾病伴隨的醫療花費、社會及家庭照顧的「疾病負擔」來看,腦中風、失智、髖骨骨折、骨質疏鬆等須長期照護的疾病,社會成本比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更可觀,但台灣至今仍沒有國家整合的老人政策。


     他指出,國內現行安養機構逾五成人口有失智問題,但鮮少機構有能力照顧,遑論國內照護機構的失智床僅三、四百床,根本一床難求,部分機構更只收失能,將失智排除在外。政府把失智症定位為醫療衛生問題,卻連照護都喬不定。糟糕的是,失智症年齡還逐漸下降,有民眾五十歲就確診;失智人口將倍增,但少子化下,照顧人力大幅驟減,未來年輕族群負擔更沉重。


     林口長庚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失智症除早期的篩檢、診斷,輕度失智須居家照護,中、重度須倚靠養護機構,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而漫長病程對家屬是極大挑戰。


     陳亮恭說,目前老人福利四散各部會,台灣應盡速建立老人政策的跨部會平台,提出國家級的整合政策,「關懷失智症只是一個開始」。


     衛生署照護處長鄧素文表示,二一七年台灣戰後嬰兒潮將正式邁入六十五歲,長照網絡建置「這五年是關鍵」,衛生署預計三月完成《長照服務網絡計畫》,爭取預算編例。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2030100051,00.html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5912.htm#A01_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老人失智症的迷思


 



東耕莘醫院神經內科臨床心理師 羅巧妤


 


很多家屬問過我一個問題,失智症會好嗎???現在有藥可以醫嗎??是不是吃了藥就會回到之前那樣好?


 


其實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的退化性疾病,以所謂的血管性失智症及老人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最為常見,血管性失智症通常是由中風所引起,而阿茲海默氏症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老人失智症,目前以這兩種失智症最為常見,(註1)台灣在民國82年正式邁入聯合國標準的高齡化國家,台灣老人人口佔總人數10%以上,即每10個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者,(註2)而台灣失智症的盛行率在65歲以上的老人約為2-4%,所以10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2位是失智老人,而失智症的種類以阿茲海默氏症最多(約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約30%),每一位失智老人就代表著一個家庭,也就代表著有一個家庭要為照顧失智老人而辛勞,(註3)根據統計,民國90年,台灣每9個勞動者扶養一個老人,民國100年,台灣每7個勞動者扶養一個老人,至民國113年,台灣每4個勞動者扶養一個老人,在照顧的過程中,如果你不是照顧者是無法體會其中的辛苦的。


 


以目前的醫學狀況,阿茲海默氏症有藥物治療,也就是一般市面上所見俗稱愛憶新(Aricept)以及憶思能(Exolon)的這兩種藥物,不過這兩種藥物只適用於輕、中度(CDR=1 2)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如經診斷為重度(CDR=3)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則不適用,所以約只有1/3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可以使用,而目前臨床用藥6個月之後的追蹤,用藥的結果大多是維持症狀,讓病人減緩退化的速度,而心智測驗結果看來,病患的分數大約維持在一定的程度,所以藥物的作用只在於可以維持狀況讓病人不要那麼快的惡化下去,並無法讓病人回覆到未發病之前那樣好,能維持多久能??這因個人體質及適藥性而定,有些病人可能用藥6個月之後就退化到重度而不能用藥,目前大多數的病人用藥可以維持一到兩年,但是還是會退化到重度,用藥只是延緩退化的速度而已。


 


如果提早吃藥會不會有預防老人失智症的效果呢?目前如果為疑似阿茲海默氏症的病人(CDR=0.5,申請藥物健保局並不給付,必須自費購藥,以國外的研究顯示,藥物對疑似阿茲海默氏症的病人服用,並無明顯的效用,而且提早服用並無預防的效用。


 


因為藥物只有對輕度及中度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有效,所以建議當有記憶力減退的情形,請儘早就醫做詳細的檢查,及心智功能評估,以免錯過了用藥的階段。


(註4)阿茲海默氏症的十大警訊:


1.記憶力減退,並且影響日常生活


2.對過去熟悉的事物無法做好


不只是忘記關爐火這類看起來像是不專心的事情,例如,他們也許煮了飯,但卻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根本忘了自己做了飯,買了滿滿一冰箱的菜,還是重複去買菜。


3.說話表達發生問題


正常人也會忘記一些字或是適當的形容詞,但是阿茲海默氏症的人可能會自創不適當的字,製造一些無意義的句子。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觀念


他們可能會忘記對時間及地點的感覺。想像自己生活在不同的時間,通常回到了過去,或是在自己熟悉的街道及生活環境中迷路。


5.判斷力、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困難


7.東西擺放位子錯亂


我們一般人都可能會有一時忘記眼鏡、皮包或鑰匙放在哪的經驗。但是阿茲海默氏症的病人會完全忘記有那樣東西的存在,或是自己收起來放哪忘記了就說家裡遭小偷或是家人偷走了。甚至可能把衣服收在冰箱裡,這種位子錯亂的行為。


8.行為、情緒改變


   容易出現憂鬱的症狀,悶悶不樂,夜眠狀況不好


9.個性改變


10.      喪失開創力 


 


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殘酷的疾病,對病人與家屬都是。如果病人是輕度阿茲海默氏症,醫生會很難啟口告訴他,因為這比告訴他得了癌症還要殘忍。『這種情況有些話會講不下去,你怎麼告訴一個人,你可能幾年後會臥床度過餘生?如何說的出口?這對家屬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阿茲海默氏症不會造成死亡,多數是死於其他的併發症,所以開始是大腦記憶力不好,慢慢的行動緩慢手腳僵硬,運動神經系統也開始不行了,造成大小便失禁,最後躺在床上,但是很多人都還沒倒臥床的階段,就因為意外災害而死亡。


 


除了家人獨力負擔外,目前政府所提供的協助實在是少之又少,輔大護理系副教授陳惠姿在一場『失智老人照護研討會』演講中提到,台灣65歲以上非失智老人的死亡率約為10%,但是失智老人的死亡率卻高達50%,顯示失智者的照護需要更多的重視。


 


1內政部


2林信男、蔡茂糖、林憲,1984:林憲,1987Liu,Lin&Teng1995


3門諾老人照顧社區基金會


4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醫生的文章     


 



摘自: http://www.psychpark.org/psy/old.asp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團法人屏東縣私立國淳慈善事業基金會附設


琉璃光老人長期照顧中心設有


 


失智床共60床,以單元照顧模式服務,是經政府立案合格的失智照護機構。


 








失智症之認識與醫療照護







失智症主要現象為記憶力減退,且伴隨至少一項大腦認知功能的障礙:如判斷、理解、計算、執行能力、語言表達、方向感等。是一種好發在中老年人的臨床症狀群。最常見的失智症有阿玆海默氏症(退化性失智症),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

阿玆海默氏症
阿玆海默氏症,是一種不明原因的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造成老年人的思考、記憶、學習及語言部份的能力持續退化,主要影響有以下三種症狀:
1.
日常生活的執行能力:例如吃飯、穿衣服、洗澡、刷牙、打電話、看電視、辨識時間、分擔家計......
2.
整體行為的表現:例如性格改變、脾氣變的暴躁易怒,容易與人產生摩擦,部份患者更有憂鬱、焦慮、妄想、幻想等精神行為方面的病徵......
3.
認知的功能:例如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能力障礙、方向感喪失(迷路、走失)、對人物、時間、空間產生混淆......

如何照顧失智症病患
1.
病患在場時避免討論他的情形,幫助病患維持尊嚴。
2.
協助病患獨立穿脫衣服的習慣,減少對他人的依賴。
3.
鼓勵病患保持衛生,定時的洗澡和上廁所。
4.
加強生活環境的安全性,例如安全扶手、止滑墊、安全座椅。
5.
注意平日的飲食營養,適時提供流質飲食,當病患出現吞嚥困難時,尋求醫師或職能治療師的協助,指導如何訓練吞嚥。
6.
維持白天的活動量,幫助病患晚上容易入睡。
7.
當病患出現重覆行為或幻覺及妄想的情形時,嘗試分散他的注意力。
8.
嘗試工作簡單化,讓病患發揮最佳的現存能力。
9.
確定病患有攜帶證明文件,以防走失後可以順利尋回。
10.
不要期待病患的憂鬱情形會立刻改善,給予更多的愛與支持。
11.
照顧者的壓力相當的大,可尋求相關資源及諮詢,來調適個人的情緒問題。

職能治療能提供什麼服務
1.精細動作的感覺訓練
2.
認知、記憶力的復健
3.
日常生活功能的訓練
4.
如何重回舊生活角色
5.
輔具設計與使用訓練

有關失智點滴
老年「失智」(老年癡呆)症有一些症狀,其中在精神症狀方面,常出現的行為問題有下列數項,令家屬照顧頗為困難:
1.
被偷妄想:老是覺得家中有內賊。事實上是老人亂藏東西找不到
2.
重覆行為:重覆問話、重覆翻箱倒櫃
3.
漫遊迷路:老想往外跑、一出門就回不了家
4.
收集垃圾:常從外面撿垃圾回家
5.
日夜顛倒:白天嗜睡、晚上精神特別好且吵鬧
6.
日落症候群:早上頭腦清醒到黃昏則混亂不安

當你陪伴失智長者出遊時,如何預防走失?
1.避免到人多吵雜、擁擠不堪的地方,例如:大型購物商場、園遊會。
2.
選擇視野一望無際的草原,勝過樹木茂密的林區。
3.
避開危險性高的地方,包括:海邊、深溪、山崖邊。
4.
選擇溫和的遊樂設施,替代高刺激性的遊樂設備。
5.
出國時:攜帶護照影本、手機號碼、飯店及旅行社電話號碼。

當你帶失智長者就醫,如何避免在接洽事情時(掛號、繳費、領藥或洽詢等)走失?
1.為注意力可能不全在患者身上,所以建議手拉手。
2.
最好能有兩位照顧者同行,尤其是剛換新的醫院時。
3.
讓患者穿著較顯眼的服裝。
4.
盡量讓患者參與所有的過程,如果不方便拉手,建議患者走在前面。
5.
不要讓他單獨一個人等待。



轉載自: http://www.khja.org.tw/khja_00/ActNews.asp?newsid=28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管理


 







:當我們在做生涯規劃時,要注意哪些事情?
1.問自己:「我的興趣在哪裡?做哪些事情讓我很投入?」有興趣是事業成就的重要指標,做自己喜歡的事既投入又容易成功。
2.
問自己:「從工作之中,我想得到什麼。是金錢呢、名望地位呢、學習機會?還是能幫助他人。」弄清楚自己想得到什麼。
3.
自己的願望與他人的願望是什麼?有時候,可以和家人溝通一下,你的期盼是如何?
4.
問自己:「需要多少安全感?」。要賺多少錢才足夠生活、需要為追逐金錢犧牲那麼多嗎?多出來的時間與精力,我還可以做哪些事呢?

:雖想轉行或換工作,但卻是困難重重,只好再面對原來工作,該如何適應?
:有三點建議提供大家參考:
1.
心理上不要用金錢來衡量工作的好壞與價值。有些工作儘管沒有豐厚的收入,卻可以學到許多技術與經驗,可以遇到好老師,結交好朋友,這些無形財富事實上比現金更重要。
2.
在工作上,將自己的能力、技術、學問充分的發揮出來。不要埋沒自己,要挑戰、超越自己。時時從經驗中尋求創新。這樣保證同事一定對你刮目相待。
3.
設法讓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大眾有所貢獻。讓身邊的人,從你所作所為上獲得幫助,您想想,我們一方面工作賺錢,又對人群有貢獻,不是兩全其美嗎?

:有時被迫需將工作帶回家,卻將心中不滿發洩在親人身上,我該怎麼辦?
1.取得家人的同情與諒解。工作完成後,再一起詛咒老闆。
2.
檢討自己工作效率是否還有改善的空間。
3.
心平氣和,找個時間跟老闆訴苦,並請他重新做合理的分派。

:該如何從事休閒活動?
:有益處、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常具備下面的特性。
所從事的休閒活動使你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滿足,使你有價值感,能提昇你的自尊,使你技術純熟。

:身為老闆,要如何處理員工的工作倦怠問題?
:主管也是員工,所以要將心比心。將員工的工作倦怠問題,當作是自己的問題來解決,切記不要一味批評與指責。比較好的作法是:
1.
工作輪調或職務調動,讓員工工作內容有所變化。
2.
賦予他新的挑戰與責任,再度激發他的潛能。
3.
給予安慰,作精神鼓勵,真心表示你需要他。
4.
加薪或給予特別假。康有益。


 



轉載自: http://www.khja.org.tw/khja_00/ActNews.asp?newsid=36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體內環保尖兵----乳酸菌


 







地球上有數億種的生物存在著,在人體中和我們共生的細菌有三百多種,例如人體腸道內就存有約100兆個細菌,且可分為有益菌、有害菌、伺機菌三種。

所謂乳酸菌是指能使糖發酵分解而產生乳酸的細菌之總稱。它是腸內有益菌,包括小腸內的嗜酸性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以及大腸內的雙叉桿菌(bifidus)等。其對人體保健的功效主要有以下七項:

一、與有害菌競爭營養原,減少有害菌定殖空間,促進益生菌繁殖,改善腸內菌項,產生乳酸及醋酸等抑菌代謝物之有機酸(有害菌多數不耐酸性)。以防止致病菌感染,而減少促使大腸內致癌原轉為致癌物質的之酵素及其他有害物質的產生。

二、腸道內具較多之益生菌,配合足夠水分與膳食纖維,即可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協助排便,消除便秘困擾。

三、乳酸菌可在腸道中進行膽鹽的去結合作用,導致膽固醇無法被乳化,食物中的膽固醇便無法被吸收而跟隨糞便排出。因此,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降低,預防心血管疾病產生。

四、乳酸菌代謝產生之乳酸可與鈣充分結合成乳酸鈣,讓鈣質在腸道能有效吸收。

五、乳酸菌在人體內代謝後產生的乳酸,會在女性生殖道內堆積,讓陰道維持在pH5~5.5的較低酸鹼值中。在偏酸的環境下,各種有害的病原菌便不易滋長,可以預防陰道感染。

六、益生菌會活化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進而強化免疫球蛋白A(IgA)的濃度,產生γ干擾素(Interferon),以刺激免疫系統提升人體免疫能力。

七、益生菌可產生乳糖酵素(lactase),可將乳品中之乳糖先發酵代謝,故可改善乳糖不耐症,防止腹瀉。

一般來說,每人每天乳酸菌的攝取量建議至少達到一百萬到十億個菌種單位。市售乳酸菌有幾種類型的產品,可依個人需要做選擇。優酪乳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等營養物質,可供老年人、孕婦、成長中的小孩、上班族等選擇食用。若是減肥、糖尿病、腎臟病者可選用乳酸菌單方製劑,以避免造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腸內菌叢生態是影響健康及老化的關鍵,有害菌會分解被送入腸內的食物,因而產生氨和硫化氫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及毒素,這些有害物質會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各處,成為生病的主因。

 


而生活壓力、運動的缺乏、不健康的飲食、服用藥物均會導致腸內菌項不平衡,所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為腸內環境作好環保工作,賦予好菌,是為保有健康身體的第一步。


 



轉載自: http://www.khja.org.tw/khja_00/ActNews.asp?newsid=37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BMI


 


BMI(體重/身高M*M) 18-24     (18歲以上之成人)


          計算方式:72公斤,身高170公分                           


                BMI=72/(1.7*1.7)=24.9     


      BMI 說明詞句








































BMI



說明詞句



BMI< 16.9



太瘦囉!好擔心,風會把您給吹走!請為自己多加點體重吧!



BMI 17.9-17



有點瘦喲!請再加點體重會更好!



BMI 22



哇!不僅要恭喜您,更要讚美您!您真的超級完美與標準!



BMI 18-23.9



恭喜您,賀喜您!健康與您長存!請繼續保持!



BMI 24-24.9



嗯,有一點點胖,能瘦1-2公斤會更好喲!



BMI 25-25.9



歐喔!有點胖!最近是不是都沒運動了?飲食也請多注意喲!沒關係,減3公斤左右,很快地,您也會是標準美人(帥哥)



BMI 26-26.9



唉呀!最近會不會覺得腳步有點沉重?常常享受美食?請認真的為自己擬定減重計畫!目標5公斤左右,我相信您一定會成功!



BMI 27-27.9



呀呀!您衣櫃的衣服是不是都要開始換大號?請為您的健康多想想!該下決心減重了!



BMI 28-28.9



您是胖囉!從一樓爬樓梯至五樓會不會很喘?減重計畫不僅要下決心也要有毅力喲!



BMI 29-29.9



近乎肥胖了,緊接著健康也將會出現紅燈喲!有些為您擔心,請您找正確專業減重方法,相信您一定可找回健康與健美!



BMI >30



您真的是肥胖了,但是請不要難過!雖然您離標準有一段距離,身體狀況也許沒那麼好,但是只要您找對正確專業減重方法,也許會與時間賽跑一段時間,但相信您仍可找回健康與健美!



轉載自:  http://www.khja.org.tw/khja_00/ActNews.asp?newsid=46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