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hZ9HeE0eOQKpmmV9CgpfQ.jpg  

 

老年尿失禁

摘自 老年醫學部溫瓊容醫師 演講簡報(2010.1.21) 

 

一、什麼是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無法以意識控制尿液的流出,且其漏尿的量和頻率造成了社會適應和個人健康等問題。

     尿失禁的盛行率如下:

  • 一般而言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的盛行率約為男性的兩倍
  • 80歲之後男女的盛行率則大約相同
  • 社區60歲以上的女性: 25-35%
  • 社區60歲以上的男性: 10-15%
  • 護理之家的住民: 50%

二、尿失禁所造成的影響層面

 (一)生理健康方面:
     皮膚的損傷容易導致壓瘡形成;反覆的泌尿道感染,嚴重可能會導致敗血症;頻尿再加上行動不便會增加跌倒的機率;夜晚頻尿則造成睡眠問題。    

 (二)心理及社會層面:

  • 漏尿造成的尷尬和不安全感造成社交孤立
  • 憂鬱
  • 性功能障礙
  • 對照顧者的依賴增加
  • 增加了家人及照顧者的壓力
  • 增加入住長期照護機構的機率

 (三)經濟支出方面:

  • 例如有護墊、導尿管的花費
  • 因為頻繁更換衣物所支付的洗衣費用等
  • 需要依賴他人照顧,因此造成人力成本增加
  • 處理尿失禁所造成的各種併發症也使得花費增加
  • 在美國所做的統計顯示,因為處理尿失禁問題及其併發症,每年的花費超過360億元

 

三、正常禁尿的條件 

  • 下泌尿道功能完整
  • 適當的行動能力且能夠熟練的使用洗手間
  • 正常的認知功能,能夠辨識尿意
  • 維持禁尿的動機
  • 沒有環境障礙或是醫療管路造成活動受限的情形

 

四、老化對排尿功能的影響 

  • 因年齡的增加,膀胱逼尿肌較不穩定,容易呈現過度活動的狀態
  • 男性隨著年齡增加容易有攝護腺肥厚的情形,造成排尿出口的阻塞
  • 老年人的排尿時間易呈現延遲情形,排尿時間多在一天當中較晚的時候
  • 女性停經後由動情激素分泌減少,容易造成萎縮性陰道炎或尿道炎,使膀胱較敏感而過度收縮,形成急迫性尿失禁
  • 老年人排尿之後的膀胱餘尿量會隨年紀而增加
  • 隨著年齡增加,延遲排尿的能力也下降
  • 膀胱整體容量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 逼尿肌收縮能力隨年齡增加而下降

 

五、尿失禁的危險因子 

  • 藥物 
  • 任何可能影響到下泌尿道功能、尿量、排尿量、如廁能力等因子
  • 罹患中重度失智症的患者 
  • 其他老年人常見的疾病 

六、尿失禁分類

     可分「暫時性尿失禁」及「持續性尿失禁」兩種

暫時性尿失禁

持續性尿失禁

  • 通常由一些可矯正的因素所引起
  • 常伴隨有下泌尿道異常
  • 通常只要針對可矯正因素做治療後,就可使尿失禁情況改善
  • 暫時性尿失禁的盛行率:
    • 一般社區中,約有1/3的老年人曾經發生過
    • 住院中,約有1/2的老年人曾經發生過
  • 急迫性尿失禁*
  • 應力性尿失禁*
  • 溢流性尿失禁*
  • 功能性尿失禁*
  • 混合型尿失禁
    • 女性:應力+急迫混合型尿失禁
    • 男性:急迫+功能混合型尿失禁
  • 其他:如膀胱廔管、逼尿肌順應性減低、逼尿肌與括約肌失調等

    

*急迫性尿失禁:

 

老年人中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
是指當在感覺到強烈的膀胱漲滿感後,就無法再延遲排尿而使尿液不自主流出,主要症狀有:突然的尿急感、頻尿或甚至夜尿。

 

*應力性尿失禁:

 

是女性第二常見的尿失禁類型。
當膀胱漲滿時,尿道括約肌無法發揮正常作用以保持出口緊閉狀態所致。主要症狀有:咳嗽、打噴嚏、笑、或運動時,會有不自主漏尿的情形,其所漏出的尿量通常較少。常見原因如下:

  • 女性隨著年齡增加或多產造成骨盆腔底肌肉的鬆弛和無力
  • 手術或創傷使膀胱出口或尿道括約肌無力
  • 男性在接受攝護腺切除術後造成括約肌無力
 

*溢流性尿失禁:

 

膀胱逼尿肌活動度不足,或出口阻塞,或者兩者同時存在。主要症狀有:小便無力或斷斷續續、滴尿、遲遲解不出小便、頻尿、夜尿。常見原因如下:

  • 攝護腺肥大、尿道狹窄、或膀胱膨出等造成出口阻塞
  • 神經系統疾病造成膀胱無法收縮,如糖尿病、惡性貧血、酗酒等疾患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
  • 藥物作用引起尿液滯留
 

*功能性尿失禁:

 

主要是因為認知功能異常、身體活動受限、環境的限制、或缺乏如廁意願等因素,造成病患無法上廁所或使用便器,引起尿液滲出。常見原因如下:

  • 重度失智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行動不便、身體活動被限制
  • 廁所不容易到達、想如廁時無法得到適當協助

 

七、認知功能正常者尿失禁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法有膀胱訓練、骨盆底肌肉訓練(如凱格爾運動)和生理回饋法、電刺激治療等幾種。以下說明膀胱訓練和骨盆底肌肉訓練二種。

   (一)「膀胱訓練」+「放鬆訓練」操作方式,適用於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

  1. 每1-2小時固定時間排一次尿
  2. 其它的時間,當尿意襲來時,病人可以或站,或坐,但要努力的收縮骨盆底肌肉,強忍住尿。想像尿意就如同潮水一般,有起有落,深呼吸,一直到最強的尿意過去後,再慢慢的走到廁所排尿 
  3. 如果1-2小時可以忍住,可一次增加15分,目標是3-4小時尿一次。 

(二)骨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適用於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

  1. 運動方法:
     
    -- 坐在馬桶上,雙腿張開。
      -- 自然解小便,突然終止解尿。
          (有效的運動是能隨意終止解尿的收縮)
      -- 如此反覆10次, 一次持續10秒。
      -- 不可使雙腿、臀部、腹部的肌肉收縮
          (肌肉用力時會變硬)。
  2. 每天做6回練習,每回練習做10次運動。
  3. 當您已熟悉正確的肌肉收縮時,即使不解尿也可隨時隨地做運動。
  4. 可同時使用生理回饋法來幫助訓練 

 

八、認知功能異常者尿失禁的行為治療(需照顧者配合執行)

    (一)定時如廁,適用於急迫性或功能性尿失禁

  1. 不管患者想或不想,於規則時間間格如廁
  2. 白天時每兩小時;晚上時則每四小時
  3. 目標在於避免弄濕環境
  4. 適用於在意識或身體功能上有障礙的患者
  5. 需要相當的照顧者人力及動機

(二)習慣重建,適用於急迫性或功能性尿失禁

  1. 類似規則時間如廁,唯如廁時間彈性地根據患者的習慣訂定
  2. 患者解小便的習慣可由排尿紀錄得知

(三)提醒適時解尿,適用於急迫性、應力性、混合性或功能性尿失禁 

  1. 白天時每隔兩小時詢問並提醒如廁的需求,並詢問協助的需求
  2. 只有在患者的要求下才協助進行如廁的動作
  3. 並在患者願意嘗試正常如廁時,給予正向肯定
  4. 對於機構中的尿失禁患者,若皆給予三天的試驗治療,約有25-40%會有所改善

 

九、其他治療方法

治療方式

說    明

生理回饋治療

  • 利用體表、陰道或肛門內裝置以偵測電的訊號或壓力的變化,並呈現在電腦螢幕上,讓個案經由聽覺、視覺的回饋來確知骨盆底肌肉的收縮
  • 可輔助學習骨盆底肌肉運動,並可提高婦女執行骨盆底肌肉運動的動機。
  • 生理回饋對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都適用
  • 研究顯示,骨盆底肌肉運動搭配生理回饋儀對尿失禁的改善率達54-87%。 

電刺激治療

  • 以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骨盆底部肌肉來活化神經,促進局部肌肉細胞的增生及血流增加,達到增強尿道肌肉收縮(50-100Hz電流)及膀胱肌肉鬆弛(5-20Hz電流)的作用。適用於應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

藥物治療

  • 急迫性尿失禁的老年人:抗乙醯膽鹼類的膀胱鬆弛劑,可以減少60-70%失禁的發生
  • 應力性尿失禁:甲型受體作用劑併用局部的雌激素
  • 溢流性尿失禁:甲型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及乙醯膽鹼作用劑 

其他治療

  • 應力性尿失禁:手術治療
  • 溢流性尿失禁:
    • 使用輔助排尿的方法,例如在解尿過後給予間歇性單次導尿 
    • 手術治療:膀胱出口阻塞的病人,例如攝護腺肥大,可使用手術方式改善
    • 若膀胱無法收縮,可能需要放置導尿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