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智症治療用藥及副作用處理
精神科
常用藥物:
1.抗精神藥物:可減輕或解除幻覺、妄念等精神症狀。此類藥物有-Haloperidol(Haldol)好度、Olanzapine(Zyprexa)金菩薩、Seroquel斯樂康、Risperidone(Risperdol)理思必妥、等皆為常用之抗精神疾病用藥。
2.認知功能改變藥物:對於輕度-中度阿滋海默氏病之失智症患者,可能有某種程度之幫忙。此類藥物有Aricept、Reminyl、Exelon。
藥物的副作用及處理:
服用抗精神藥物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但依個人體質不同副作用不一定會出現,一般可合併服用Biperiden(安得寧)、Trihexyphenidyl(阿丹)或Propranolol(印得露),以緩解副作用之不適症狀。
如出現下列不適症狀,亦可依以下建議處理。
1.身體僵硬、肢體動作困難:請維護病人的安全並立即就醫治療。
2.坐立不安、靜坐不能:鼓勵病人表達不舒服的感受,引導從事活動轉移
他的注意力,若無法改善時請到門診就醫,與醫師討論病情並調整藥物。
3.眩暈:臥床休息、漸進方式緩慢改變姿勢,下床時先於床緣靜坐一會兒,等頭不暈時再站起來,原地站一會兒若無不適感再開始行走。
4.嗜睡:多休息、勿駕駛汽機車、勿操作高危險性機械。
護理部2004/10/28
http://blog.ltn.com.tw/kang1021/2013/04/22/140649
"台灣新生報">作者:【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4月22日上午12:12
抗精神病藥物常用於老年失智症、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物質濫用疾患,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醫師張躍東指出,臨床精神病患的肺炎發生與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氯氮平等密切相關。
張躍東醫師表示,目前推斷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使患者口水分泌增加,容易嗆到,加上肝臟代謝藥物的問題引起體內藥物濃度增加,皆使肺炎罹患率增加。然而患者停用精神病藥物,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肺炎病情獲得顯著改善。
醫師指出,臨床上有患者使用該藥物後出現咳嗽症狀,逐漸出現發燒,流口水明顯,步態搖晃,進食易嗆咳,吞嚥困難,咳嗽有大量黃色濃痰。後來呼吸喘逐漸加劇,意識不清,終至呼吸極喘,呼吸數每分鐘35至45次,叫喚不醒,胸部X光檢查發現兩側有肺部浸潤。醫師決定停止所有抗精神病藥物,並予經鼻胃管喂食、第一線針劑型抗生素、抽吸管協助抽痰。第2天患者恢復正常意識,呼吸速率降至每分鐘22至30次之間,體溫於2天後下降至攝氏37.2度,改用口服抗生素,8天後身體狀況恢復正常,才停用所有抗生素。
團隊另使用全民健保資料庫,確定第二代抗精神病藥(含氯氮平)與肺炎的相關性。此結果亦已刊登於國際著名的《精神分裂症學報》(SchizophreniaBulletin)醫學期刊。
該研究顯示,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時,應特別注意可能有發生肺炎的副作用。在病患出現容易嗆咳、走路不穩、高燒不退或精神病症不穩定等肺炎先期症狀時,除積極治療其身體病症外,尚須考慮減用或停用肺炎高風險藥物,或轉換至其他短暫型靠精神病藥物或低肺炎危險抗精神病藥物等措施,以避免或減少此一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失智與感官治療
認識失智症
前言
失智症所引發的原因目前仍無法清楚證實,同時也沒有真正可以治癒的藥物及方法。但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了解此疾病對患者所造成的影響,更應知道如何去照顧和支持這些往後將持續為失智症所苦的患者。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是用來描述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症狀的名詞。當醫師診斷病患是罹患失智症時,這表示病患可能出現了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及情緒功能障礙以及出現異常的行為。
通常我們會發病患的第一個症狀是,病患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以及有困難去處理日常生活作息、及過去熟悉的工作。對病患本身可能會出現的有個性改變、行為改變、失去判斷力、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字眼來表達、思考障礙或是對於一些指示無法遵從。
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導因,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另外還有路易氏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及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大腦漸進式退化(neurodegeneration)的疾病,它侵襲大腦中對於思考、記憶及語言的部份。這種疾病的發生是漸進式的,同時病患的病情也是慢慢的變壞。
阿茲海默氏症之問題行為 |
|
癥狀 |
發生率(﹪) |
冷 漠 |
(apathy) 70 |
激 動 |
(agitation)60 |
焦 慮 |
(anxiety) 45 |
易 怒 |
(irritability) 42 |
憂 鬱 |
(depression) 38 |
過度活動 |
(motor behavior) 38 |
失去控制 |
(disinhibition) 36 |
食慾改變 |
(appetite change) 31 |
夜晚行為 |
(night behavior) 24 |
妄 想 |
(delusions) 22 |
幻 想 |
(hallucinations) 10 |
其次是血管性失智症(也稱為多發性腦梗塞失智症),是造成失智症第二大原因。
其他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還包括巴金森氏症及其他腦部疾病。
哪些人會得失智症?
失智症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大部分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但也有極少數患者是在30歲、40歲或50歲左右即得到失智症。
失智症會遺傳嗎?
那要看失智症發生的原因;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阿茲海默氏症患者有家族關連,他們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可能曾經患有或正患有阿茲海默氏症,但因阿茲海默氏症常發生於老年人,所以他的家族病史容易被忽略。
失智症的病程
每一個失智症患有時會改善,有時又會重複回來。失智症之病程可短至2年,但也可能拖到20年之久。
可以做哪些努力?
過去以來,大部分的失智症並沒有被治癒的方式。然而,藥物以及一些非藥物治療可以“改善”一些患者的部分症狀。
言語及心理上的支持對失智症患者、家屬及照顧者而言幫助很大。只有持續不斷的支持,才可以讓他們更有信心的去面對失智症。
失智症常見的症狀
記憶喪失
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喪失,我們經常會發生健忘的事情,但是失智症的健忘與一般人的健忘不同;他們的記憶喪失是持續性、漸進性而且不是偶爾才發生的。這些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或家庭的功能,有時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嚴重的會忘記如何穿衣服、吃飯或如何洗澡。
描述 |
失智症的記憶喪失 |
正常的健忘 |
記憶力喪失 |
所有的經驗 |
部分 |
忘記東西或人的名字 |
漸進性 |
偶而 |
延遲叫出名字 |
經常 |
偶而 |
遵循文字 |
漸漸不行 |
通常可以 |
使用標誌或備忘 |
漸漸不行 |
通常可以 |
可以描述看過電視或 |
漸漸喪失能力 |
通常可以 |
算數的能力 |
漸漸喪失能力 |
經常可以 |
自我照顧能力 |
漸漸不行 |
通常可以 |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通常是模糊不清且不會立即被發現。通常病人看起來只會有一些記憶上的問題,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事件特別容易忘記。
其他常見的症狀
· 意識混亂
· 人格改變
· 冷漠及茫然不知所錯
· 失去完成每日生活任務的能力
有時候我們很難辨別這些症狀,只是覺得不對勁,甚至認為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或者症狀進展很慢而且要很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病人可能會拒絕做一些事,因為他自己也覺得不太對勁。
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 近期記憶喪失以致影響工作技能;
· 很難完成家庭任務;
· 有語言表達的問題,無法說出確切的名詞;
· 對時間或地方的概念變差,容易走失;
· 判斷力變差;
· 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無法思考複雜的事務;
· 忘記東西的位置,會擺放錯亂;
· 表情和行為改變;
· 個性急劇改變;
· 對生活事務失去興趣,喪失生活動力。
記住很多症狀和失智症很像但不表示這個人得了失智症,中風、憂鬱、酒精中毒、感染、賀爾蒙障礙、營養不足和腦瘤都可能有類似症狀,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療的,所已有這些症狀時要及早就醫。
只有專門的醫生才能診斷,若診斷確立,就要開始去尋找可協助的資源。
http://www.cfad.org.tw/alz/alz01.htm
相對「懷緬治療」而言,感官刺激活動是較新的治療方法;其治療成效現在還備受爭議。「感官刺激治療」,其實是透過提供不同官能上的刺激去達到治療目的。過程中會利用到不同的儀器、物品,甚至環境去刺激病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
刺激病人的視覺
- 安排病人留在房間中,讓病人看變色的水柱,或能改變形狀及顏色的燈光
刺激病人的聽覺
- 音樂是很常用的刺激病人聽覺的工具。無論是輕柔悅耳的大自然音樂,或是名家的作品都可收治療之效
- 另外,亦可讓長者聆聽熟悉的聲音,如汽車聲及街市販賣聲等
刺激病人的觸覺
- 震動、冷熱感及不同物料的質感均可刺激病人的觸覺
- 按摩亦可刺激長者的觸覺
刺激病人的嗅覺
- 嗅覺及味覺方面,香薰是近期較流行及常用的治療工具。利用不同香薰油的特性,可以達到不同的治療目的
- 以長者熟悉的物件,如藥油及食物等,去喚醒長者的嗅覺記憶,讓他們有安全、舒服的感覺
刺激病人的味覺
- 讓長者品嚐不同味道的食物
http://www.ginkgogroup.org/html/text_only/chinese/train_8_chi_t.htm
譫妄
http://poli88882006.pixnet.net/blog/post/36965641
譫妄(英語:delirium)是一種急性發作的症候群,特徵主要為意識清醒程度降低、注意力變差、失去定向感、情緒激動或呆滯、睡眠-清醒週期混亂、有時清醒有時又變得昏睡,常常伴隨著妄想(例如相信有人要害他)、幻覺(例如看到不存在的東西,過世的親友)等;病程起伏不定,時好時壞。
譫妄是綜合醫院老年病患精神科照會中,最為常見的診斷,其他各科醫療人員常用的其他名詞急性精神病狀態(acute psychosis)、急性混亂狀態(acute confusionalstate)、加護病房症候群(ICUsyndrome,or ICU psychosis)、代謝性腦部疾病(metabolicencephalopathy)、中毒性腦部疾病(toxic encephalopathy)、急性腦衰竭(acute brain failure)等,各種不一致的名詞。譫妄通常是急性發作,易被歸因為是病患不合作的行為,情緒不穩等;而被過度輕忽。譫妄發生率與盛行率的結果可能因病人特徵而不同,如老年族群、加護病房、多種藥物使用、多種生理疾病、腦傷等是發生譫妄的危險因子。
譫妄發生的原因是生理異常,導致大腦功能發生混亂。失智症患者由於大腦功能狀態較差罹患身體疾病以及合併多種藥物使用等因素,是發生譫妄的高危險群。
[编辑] 治療
當譫妄的症狀產生時,必須盡快找到造成身體異常的病因,對症治療,避免潛藏的身體疾病惡化,危及生命安全。譫妄的治療有兩個重點:
· 治療造成譫妄的原因:此點攸關病患的存活,及早找出及治療導致譫妄的因素可降低死亡率。
· 控制行為障礙:可藉由藥物降低精神行為異常症狀、不安與失眠,以避免病患因為行為障礙,而出現危及自身安全或傷害他人的情形。
[编辑] 結論
譫妄在失智症患者身上是很常見的,它的發生意謂著身體疾病正在進行或惡化中,一定要仔細查證並治療。家屬以及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應了解譫妄症狀並保持警覺性以作緊急的處理。若病患突然意識混亂,請仔細查證身體疾病等可能問題,並請照會精神科。
[编辑] 參考來源
· 台灣失智症協會會訊第14期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