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和樂無諍

目前分類:國淳讀書會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78_r1_c1        

 

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論是僧團或是其他團體,想要做到口和,說話用語就要謹慎小心,要經常使用敬語、愛語、勉勵語或同情語,如果能夠時常如此用語,你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你。  

                              45555_550882221609114_70664372_n

但要完全做到「口和」並不容易,就算是我們自己的牙齒,有時候也會咬到舌頭、咬到嘴唇,人與人之間有口角雖是難免,但是在吵過架後,如果能先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剛才是我誤會,話講得太重了。」「對不起,我剛才的詞句用錯了,是我不小心,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這樣至少還能維持彼此之間和諧的關係。529957_423229567690001_1016785067_n

 

 

不過,我們中國人有一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同情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1185175_422565511196391_1532240751_n

我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人比較少在街頭吵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使用尊敬語、謙虛語。而在家庭裡,父母很早就注意小孩子的教養,倘若有人使用粗語,也會遭到他人恥笑。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和樂無諍:心平氣和,是非要溫柔;和樂平安,我為你祝福。》http://www.ddc.com.tw/378market.asp

 

摘自【聖嚴法師開示精選】http://www.ddc.com.tw/378market.asp

 

 

 

     537386_543644468999556_351484175_n  

 

 

引申讀物:六和敬

 

 

「外同他善,稱為和;內自謙卑,稱為敬。

 

 

六和敬者:

 

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四個人以上的,有這麼一個真正的和合團體,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利益。

 

兩個人都會有意見了,四個人那就四個意見

 

所以,六和敬這個「敬」字其實跟「和」非常有關係,我們對人恭敬就能和氣

 

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禮敬。

 

 

大家聚在一起,就是我們講的社會。社會要能夠真正得到安定,首先要求人人能夠和諧相處。唯有『和』才能夠把我們的見解、思想,乃至於生活方式,逐漸拉近,才不會距離太遠,這就是所謂的『平等』。

 

 

我們要「禮以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一個團體,大眾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興趣、目標相同,這就能和合了

 

 

「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

 

 

「戒和同修」:總要訂一個規矩,如果沒有規矩就亂了、沒秩序了。這在我們一般講,就是機構的『住民公約』、員工守則,』,由一兩個人起草,然後在會議中大家討論,最後議決通過,住在機構的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遵守。公約中,也包括國家的法律。每人必須要守規矩、要守法律。人人都能守法,這個團體就不會有爭論了。

 

 

「身和同住」:我們當領導要多體恤底下的辛苦,多給一些關懷,多給一些方便。

 

 

「口和無諍」:這是說大家住在一起沒有諍論,不說謊、兩舌,我們告誡自己,絕對不能言他人過,所以不兩舌;不惡口。

 

 

「意和同悅」:不貪、不瞋、不痴,當領導最需要突破的一點就是好惡的心,好惡就不公平,團體裡人心就會動盪,喜歡這個討厭那個,這整個團體裡面就開始分派了。所以應該平等、應該真誠。

 

「利和同均」:從我們自己當下的團體,能夠真正做到六和敬

 

 

 

 

                              果淳整理 / 103.01,07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84165_678262942204974_1596059279_n  

 

吳寶春:人貧窮的往往不是他的口袋,而是內心!

摘自: https://www.facebook.com/taishincharity

 

2010年他已是台灣家喻戶曉的世界法國麵包冠軍。那年他40歲。

 

不過30年前,母親給了他不到一百元台幣的盤纏,讓他離開 困苦的屏東鄉下;單程車票到臺北,身上只剩50元。同鄉 帶著他到麵包店當學徒,個兒只有138公分,矮到得放個 桶子站上去才能捏麵包。同鄉不到三天,吃不了苦,跑了!吳寶春則含著淚,忍著苦熬下來。

 

回憶童年的貧窮,吳寶春想起母親的話,停了一會兒,淚在眼眶中打轉,久久不能語。最終抽了一口氣,道出母親的家 訓:「我們雖窮,但我們不欠人。」

 

吳寶春的家境一貧如洗,母親在吳寶春12歲時喪夫,熬著8個孩子 ,每天打零工,摘甘蔗、採鳳梨,什麼苦活都做。家裡茅草築出的土屋,雨一來滴水,風一大,屋頂即得加石塊,否則屋都垮了。這麼一個貧瘠的茅草陋屋,四十多 年前安座於台灣南部鄉下;誰也沒有料到四十年後,那裡會走出一個國際法國麵包冠軍。

 

人生得靠自己苦幹

問 吳寶春這一路走來堅持他的力量是什麼? 他承認自己小時候是個愛哭的人,但母親的身教教他「莫怨天,莫怨人」,「人生就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好好苦幹!」媽媽送他北上,吳寶春當下即立志,記住媽媽 的話,從此不哭了。

 

這三十年麵包學徒生涯,他有過貴人,也碰過無情老闆。他 記得有一年年終某位老闆不知隔牆站著吳寶春,告訴會計:「這人很忠心,不用給他年終獎金,他不過是一條 狗。」吳寶春聽到很傷心,但也未立即離去。等到麵包店業績至高峰時才走。問他為什麼忍?他說人生不是靠意氣 用事,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吳寶春不容易讓任何人毀壞他的人生,他謹記母親的家教,「我們雖然窮,但不欠人。」當兵時,因故碰到了貴人, 海軍教官教放牛班生的他識字讀書,然後打開了他的國際視野。2008年 他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得了優勝,不夠的旅費十萬元還是和當時老闆借的。2010他 得了國際冠軍,巴黎艾菲爾鐵塔前拍了一張相,然後刻意回南部高雄開店。

 

出身貧窮對吳寶春反而成了禮物。2011年他才剛賺第一桶 金一百 萬,但他一點也不貪心。他謹記幼時貧窮之困,體恤其他貧困的員工,麵包店每年提撥營業額近千萬福利金予員工。也是為了給客人最好買麵包的片刻享受,規定一 次店裡只進十人,營業額當然不會太高。他說:人貧窮的往往不是他的口袋,而是內心。

 

現在到高雄吳寶春麵包店,一方面買可口的桂圓麵包、荔枝麵包, 同時也聽到很好的古典音樂。問他那是誰的樂章?他回不知,幫他選歌的人正是當年在高雄西子灣教他讀書識字的海軍教官;問他記得起那個帶他北上學麵包的同鄉 嗎?他一分鐘不想,倒背如流。他 記得每一個拉他一把的人,對吳寶春而言,傷害他的老闆教導他今日疼惜員工,幫助他的人,他一生永誌感 恩。他說:「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他的人生必然是痛苦的。」

 

吳寶春的英雄是許文龍,雖出生貧窮,但發跡成功時永遠懂得分享雙贏或三贏。吳寶春說當他人生越成功時,就要越記住 母親小時候的身教。是的,他並不真正貧窮,因為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恩與回報。至今已揚名立萬,但其實還沒有太多積蓄的吳寶春說:「惜福, 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若權:終於會說「我愛你」


 




這一天吳若權的媽媽像往常一樣,拖著買菜車去菜市場買菜,她唸著端午節要到了,要選些漂亮的鴨蛋黃回家親手包粽子。




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她眼神惺忪,因為前一晚為了等吳若權回家,她撐著剛從美國探親回來疲憊的身子,卻因為吳若權飛機誤點,她窩在沙發上等到過了午夜。




到了南北貨攤子,她彎下腰挑選放在地上的鴨蛋時,眼一黑、一跌,腦幹出血中風。從此吳若權照顧中風的母親,至今12年。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來都狂哭,」吳若權回憶。媽媽中風後站不穩,常會後仰,吳若權用國中女生繫裙腰的帆布皮帶拉住母親一步步往前走。看母親奮力往前的背影,母親愈奮力,他愈心疼。




每次完成復健後,吳若權回家走過母親中風的那條巷子,景物依舊,陽光依舊,卻一個好端端的人,提著菜籃去買菜,再也不能走回家,「為什麼生命這麼脆弱?」他忍不住就決堤。




復健是條漫長路程,媽媽光是學習站、學拍皮球,就花了3個月。結束復健回家,是另一個階段開始。「生活太可怕,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趕路,我現在回想,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吳若權說。




那時,他才剛自立門戶創業,每天清晨5點先去公司寫稿,7點多游泳,8點帶母親去針灸,9點再進現場主持廣播節目,中午張羅午餐,從中醫診所載母親回家,並陪兩老吃午餐。再回公司上班到晚上10點多,回家再和兩老聊天後才就寢。




這樣的生活型態、忙碌程度和原本在外商公司時差不多,他還私下慶幸,至少時間自主,還能兼顧家庭。沒想到,對三十幾歲人覺得緊繃的生活,對老人家卻是超過負荷,所有事都來得突然,中風的母親罹患憂鬱症。




母親不僅慢慢消瘦,每次吳若權送父親去打牌,母親就會站在窗前等,然後哭泣,吳若權覺得奇怪,「妳老公只是去打牌而已」,後來才知道,母親得了憂鬱症。




「其實有部份是我們的錯,」吳若權說。因為中風後,母親每日努力復健,更為了不成為子女負擔,常是加倍的份量,但三、五年過後,始終沒有好起來,母親開始懷疑藥沒有效、復健沒有效,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效。「後來我才知道不能對中風的病人說『你會好起來』,要說,『這樣做才會控制住』,或『才不會惡化太快』。」




母親憂鬱程度超乎想像,焦慮、不明所以地搬弄是非,讓吳若權要帶母親去看精神科,但母親堅決不去,吳若權只好請親戚從美國帶回百憂解,並請在美國的醫生親戚打電話回來騙媽媽是維他命。媽媽吃藥後,平靜了,卻開始嗜睡,「我好像是黑心幼稚園的老師,」吳若權自責。








接下來倒下的是父親,而且,4個月後就離開人世。


 


父親一向硬朗,從不感冒,某晚他抱怨心臟有點不舒服,竟然嚴重到送急診,檢查出心臟瓣膜破損,住院後開始肺積水,住院期間只回家過一晚。


 



那一晚,父親站在洗臉檯旁,突然像個小孩般放聲痛哭,哭得很傷心。吳若權趕緊去抱他,那是父子40年來,第一次擁抱。那一抱,他深深感受到父親對死亡的恐懼、對人生的遺憾……。


 




但只有這麼一次。再回醫院後,父親只幽幽地看著窗外陽光。有一天,重聽的父親拿出筆來,寫下:「我這一生想來,非常美好,沒有任何遺憾,妻賢子孝,」那張紙,吳若權始終留著。




 




父親走後,吳若權半年無法入睡。他坐在父親生前常坐的椅子,想到,以前是爸爸坐在這張椅子上。走在大街上,滿街都是人,在那千分之一秒突然思念父親,又哭了出來。吳若權得了憂鬱症,吃了半年的藥才痊癒。




 




痛過,不要再第二次。吳若權更加全力以赴照顧母親。




 




例如父親在世時,吳若權常開車載兩老出去玩,途中隨性走到哪、吃到哪,每當父親問起行程,吳若權就會叫他不用擔心,路途中,父親總是沒有好臉色。後來吳若權檢討,「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他們想知道出遊、用餐地點,做子女的不可自以為是的掌控全局。現在吳若權不僅前一天會問母親的意見,還會說「這一餐讓妳請哦!」




 




認真過每一天,直到萬一那一天




 




雖然吳若權一味想盡孝,卻還是會發生衝突。


 




吳若權每週都會安排一天親子日,安排媽媽的休閒活動。一個大雨週末,吳若權想先帶媽媽去百貨公司逛逛,再去姊姊家。母親聽到這樣的提議,「免啦,你去忙你的,不用那麼麻煩,」但吳若權看到她的眼神已經瞄向衣櫃,考慮要穿什麼衣服,於是,還是出發。傍晚,吳若權去接媽媽回家時,媽媽收起在姊姊家的笑容,開始抱怨,從第一站的百貨公司罵到去姊姊家的安排,全然不滿意。正在開車的吳若權幾乎抓狂:「剛才在電話裡,聽妳滿開心的,為什麼妳上車後,一直抱怨沒完沒了?」



 




媽媽楞了半分鐘,才說:「因為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有事情要忙,卻為了我這個中風的老人,犧牲自己的假期。」他才知道,母親的「盧」、抱怨、推讓裡,有深沈的自責與愧疚。他才講出在心中練習一百次的話:「妳養育我們辛苦大半輩子,值得我們回饋妳天大地大的報酬,更何況只是做那麼一點點事情而已,」他從後視鏡看到母親的表情放軟了。





「母親是犧牲自己的肉身,教導我體驗生命的本質,」吳若權在《相依》裡寫道。因為珍惜陪一天,就少一天,他學習就算有口角,甚至爭吵,要及早道歉,以及珍惜這段母子親緣。甚至,他也生澀的學會向母親說「愛」。


 




某晚,他送母親進房睡覺,隔著門,他鼓起勇氣說:「媽,我愛你。」門另一頭的媽媽停了很久,小小聲地說:「我也愛你。」




只是,生命仍是未知數。無論是誰、無論多愛,都要面對終點,「我有萬全的準備,」吳若權說。




他說,他認真過每一天,沒有太大的遺憾與恐懼。至於沒完成的願望?「能做的事,當下去做,中、長期的事都是老天多給的」。但是萬一,到了和母親分手的時刻,「我會非常、非常傷心,但會做更多公益吧,」吳若權這時的表情,令人不忍多看。





採訪時間一到,吳若權趕著回家教新來的印傭做菜,「妳也許想問我,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但我要講,如果有一天沒有這些不方便,我人生不會更好,」吳若權頭也不回地趕回家。




            摘自 http://topic.commonhealth.com.tw/loved/article8_3.aspx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必修的一堂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ref=logo#!/notes/may-su/%E5%BF%85%E4%BF%AE%E7%9A%84%E4%B8%80%E5%A0%82%E5%BF%83%E7%90%86%E5%AD%B8/492312454151379







有一位父親臨終前,把兩個兒子叫過來,告知他有1,000萬元的遺產,如果



兩兄弟為分遺產而吵架,這份遺產就要捐出去,兩兄弟一毛都拿不到。後來,



哥哥對弟弟說:「我是大哥,所以我要分800萬元,你分200萬元」。如果你



是弟弟,你同意,就有200萬元;你不同意,就一毛也拿不到。請問,你會



同意大哥的提議嗎?




【故事的理論基礎】



這是我在美國讀書時,在心理系修的一堂課的作業。如果我是理性的決策者,



應該要同意,因為可以平白得到200萬元。但是,大多數人選擇不同意,因為



哥哥欺人太甚,不同意的原因不是不要我的200萬元,而是在於要讓大哥的



800
萬元也拿不到,我們不喜歡輸的感覺。



人類的決策很好玩,常常看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還有別人的獲得。這種現象



很常見。像是每年發年終獎金,如果你拿了五個月,可能很高興。但是當你



知道隔壁的同事拿了八個月,可能就沒有那麼快樂了。許多時候企業不發
紅利




則已,一旦發了紅利,反而挑起許多人的憤憤不平。






追究這個原因,在於人們普遍不喜歡輸的感覺,需要一種「平衡」的感覺來穩定自己的心情。

如果有人在某方面輸了你,就會在其他方面想扯你後腿,好讓自己有贏回的感覺。






在工作上,如果有人老是找你的麻煩,你要原諒他,因為他一定很不快樂。



其實想贏,靠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靠拉倒別人。



組織中還有一種人很不快樂,就是常常用「刁難」來凸顯自己的權利,這種人



多半是對自己的權力沒有安全感,靠為難人家贏得懼怕,這是一種權術。

但是,如果我們相信「平衡」理論,別人有權力後,也會以相同的方式來對待你,



這就是以牙還牙的平衡效應。

像是哥哥欺負了弟弟,弟弟就會甚至以兩敗俱傷的方式,欺負回去,也就是俗稱的狗咬狗。



有權術的人通常會贏得天下,但是卻輸掉自己的快樂人生。還有一種以助人來



使用自己的權利,你要別人怎麼待你,你就要怎麼待人。這種人最終會贏得人們



的感激,這就是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義。就像網路上有箴言說:「成功,



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在做了多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多少都會遇到一些調皮搗蛋的人。我跟我自己說,



這些人都是上帝差來的天使,來幫助我成長的,當他們需要我幫助時,才會讓



我樂意幫助他們。人們可以選擇以怨抱怨,也可以選擇以德報怨,前者的人生



是灰暗的,而後者則是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陽光。

 

 



漸漸地,我開始瞭解宰相肚裡能撐船的真義,也感恩自己隨年紀漸長而逐漸



減退的記憶力,因為寬恕是一種遺忘,活在當下,面對未來



對了,那題作業我的答案是什麼?



我選擇把錢捐出去,但是要忘掉哥哥曾經欺負我。



後來想想,既然選擇遺忘,為什麼不拿那200萬元呢?



(
作者: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的小事 幸福的能量

 

          洪蘭

 

 

 

二○○八年一個研究發現對生活不滿意的員工,每個月要多請一點二五天的假,換算起來一年少了十五天的生產力;生活滿意度高的大賣場員工,每一平方公尺可以多做廿一美元的生意,一年就替老板多賺了三千二百萬元,這就難怪現在大老闆突然關心起員工的幸福了。

 

 

 

要增加自己的幸福並不難,研究發現每天

 

 

 

1.花幾分鐘寫下三件你感恩的事;昨天所發生有意義的事;

 

 

 

2.送一個正向的訊息給你的親友;

 

 

 

3.運動十分鐘;

 

 

 

4.冥想十分鐘;

 

 

 

每天這樣練習,你的思想會導向樂觀,而且它完全不需要工具或設備就能做。有個公司發現四個月之後效力還在,沒有做幸福練習之前,它的生產力和職場快樂指數在卅五分的量表上是廿三,做了以後上升到七。

 

 

 

現在職場工作的壓力都很大,其實社會支持是抵抗壓力最有效的方式,它們的相關是.71,如果你知道抽煙和肺癌的相關才.37,你就知道社會支持有多重要了。

 

 

 

社會支持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給」(provider),從服務他人身上得到自我肯定與自我價值。

 

 

 

 

 

美國總統傑佛遜說:當蠟燭點燃另外一根蠟燭時,它自己沒有損失,但是房間卻更亮了。 「給」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當你替別人著想、幫助別人時,別人快樂,你自己也幸福,這才是真正的雙贏。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本文刊登於聯合新聞網,授權天下雜誌群使用。)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9004&page=2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照顧失智老人 護理師傳授
 
護理師李騰秋。
記者王昭月/攝影

家有3名長輩罹患失智症的護理師李騰秋,60歲考進研究所鑽研「音樂照顧」,期盼藉助音樂讓失智患者在律動中重新激發活力;她並以過來人身分四處傳授照護經驗,盼失智患者能獲得更好的照護。

李騰秋獲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邀請,對失智症者家屬及篩檢志工傳授與失智患者溝通的技巧,會中她透露,自己的母親、阿姨及舅舅全都失智,自己也可能是下一個,因此多年來她積極充實相關知識,「我要讓腦袋活化,別那麼快失智,造成家人的負擔」。

李騰秋指「音樂照顧」,是透過肢體律動、樂器演奏等音樂活動,可以引導失智老人多動腦、運動,減緩退化速度。
記者王昭月/攝影

有著家族遺傳的高風險,李騰秋的憂心其來有自,長期在醫院照護失智者的她深刻發現,失智患者不但很難照顧,一顆藥物要價一百多元,醫療資源花費相當可觀,「過去是7秒鐘出現一個,現在是4秒,真的不得不防護」。

李騰秋說,早年受限於工作與常識不足,她聘外勞協助照顧失智的母親,結果外勞因文化背景不同,難與失智患者溝通,她發現母親的病程因此進展快速,至今她都感到歉疚。

「每個失智患者都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更多與失智者溝通的技巧」。她告訴學員,輕度失智患者智力會退化到國小程度,中重度患者退化到像幼稚園小孩,他們不是聽不懂,因此照顧者切忌講些指責、不耐煩或捉弄等話語,而應保持關懷與尊重。

李騰秋目前在研究所就全力鑽研「音樂照顧」。她說,音樂照顧在日本行之有年,能讓失智者在活動的當下忘掉愁煩,刺激認知能力,避免產生忿怒、妄想等負面情緒。

 

 

 

【2013/02/24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音樂照顧失智老人 護理師傳授 | 高屏離島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6/7716118.shtml?fb_action_ids=609302375752635&fb_action_types=og.likes&fb_source=timeline_og&action_object_map=%7B%22609302375752635%22%3A421923781221997%7D&action_type_map=%7B%22609302375752635%22%3A%22og.likes%22%7D&action_ref_map#ixzz2M8YaDfC9
Power By udn.com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有福氣的人看  作者:張忠謀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 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就我多年觀察,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多少少了一些東西。

 



 

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

 



 

有人看似好命、能幹多財,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

 



 

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孝;

 



 

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

 



 

 

 



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

 



 

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管別人吃什麼呢?

 



 

也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與人作無謂的比較,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可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在年近七旬遁入空門前告訴我:

 



 

 「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羨慕,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念的經,甚至苦不堪言。

 



 

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如果你是一個蚌,你願意受盡一生痛苦而凝結一粒珍珠,還是不要珍珠,寧願舒舒服服的活著?

 



 

如果你是一隻老鼠,你突然發覺你已被關進捕鼠籠,而你前面有一塊香噴噴的蛋糕,這時,你究竟是吃還是不吃呢?

 



 

早期的撲滿都是陶器,一旦存滿了錢,就要被人敲碎;

 



 

 如果有這麼一隻撲滿,一直沒有錢投進來,一直瓦全到今天,它就成了貴重的骨董,你願意做哪一種撲滿?

 



 

你每想到一次就記下你的答案,

 



 

 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變動,那就是你成熟了

 



 

 

 






 






 

琉璃光老人長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